據外媒報道,五角大樓已通過可行性評估為導彈供應“開綠燈”,批準向烏轉讓“戰斧”導彈。
五角大樓的評估為導彈供應掃清了關鍵障礙。10月初,美軍方向白宮提交專項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向烏克蘭供應“戰斧”導彈不會對美國自身武器庫存造成負面影響。
這一結論的出爐恰逢特朗普與澤連斯基10月17日會晤前夕,立即引發美國歐洲盟友的樂觀預期。
![]()
兩名歐洲官員表示,庫存無憂的評估讓華盛頓“失去了拒絕供應的理由”,盟友們期待此舉能增強烏克蘭的遠程打擊能力。
“戰斧”導彈的戰術價值是各方關注的重點。這款導彈長6.25米、全重1452公斤,射程可達1112至1297公里,配備454公斤彈頭,具備隱身飛行性能與自動規避非目標設施的智能制導系統,最大飛行時速達891公里,能從陸、海、空多平臺發射。
對烏克蘭而言,此類遠程精準打擊武器可覆蓋俄縱深軍事設施,被視為改變戰場態勢的重要裝備。
但特朗普的態度始終處于搖擺狀態。上月,他曾公開宣稱“美國擁有充足的‘戰斧’導彈儲備,完全有能力向烏克蘭提供補給”,引發外界對導彈入烏的強烈預期。
然而僅幾天后,他突然轉變立場,以“美國自身仍需此類導彈”為由暫緩供應計劃。
這一反轉發生在他與普京通電話的次日,而普京此前已明確警告,向烏提供“戰斧”導彈“不會改變沖突進程,只會嚴重影響俄美關系”,顯然對特朗普的決策產生了直接影響。
盡管態度反復,特朗普尚未完全關上供應大門。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提前制定“快速轉移導彈”的應急方案,若最終批準,可迅速啟動交付流程。
不過,導彈交付后的技術適配與實戰部署仍是待解決的難題。“戰斧”通常依賴水面艦艇或潛艇發射,但烏克蘭海軍在沖突中實力嚴重削弱,已無力承擔此類發射任務。
為此,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已針對性開發陸基發射系統,計劃作為核心裝備供應烏克蘭。
烏克蘭自身的技術改造能力也為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
據消息人士稱,烏克蘭工程師已成功將英國提供的“風暴之影”導彈改裝適配于蘇聯時代的戰斗機,這一經驗讓外界對其消化“戰斧”導彈充滿期待,認為烏方有能力攻克技術適配難題。
目前,美國軍方官員正重點推進烏克蘭人員的訓練方案制定,確保導彈交付后能快速形成戰斗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