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余光中先生寫下"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時,恐怕不會想到,這道橫亙在海峽兩岸的鄉愁,很快就將消失殆盡。
最近,央視黃金時段熱播的《沉默的榮耀》,通過藝術手法,將兩岸血脈相連的情感紐帶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文藝作品永遠是時代最敏銳的風向標。
![]()
【沉默的榮耀電視劇釋放不尋常信號】
然而,情感的涌動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座橋梁。法律的穩固基石同樣不可或缺。全國人大常委會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這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銘記,更是對未來方向的明確。以國家名義確立的紀念日,就像是一道法律防線,它向外界傳達了大陸在推進兩岸統一進程中的決心與力度。
與此同時,電影般的場景正在大陸上演。商用衛星“吉林一號”從太空視角展示了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港,這些圖像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戰略意圖的流露,昭示著大陸對臺海局勢的精準把控。
這些舉措都指向一個明確的方向:統一,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通過實際行動不斷靠近的現實。情感、法律、戰略,這三重的交織無疑加速著這一進程。
如果說第一步是情感上的鋪墊,那么接下來的軍事和戰略準備便是實打實的行動表態了。
![]()
【東部戰區在臺海周邊進行模擬對抗】
東部戰區數架殲-10戰機以戰斗編隊巡航,多架轟-6K轟炸機在臺島周邊海域展開模擬對抗,這些動作都在釋放明確信號:我們不僅有決心,更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特別是一位空軍飛行員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句話:"我們在云端俯瞰臺灣的海岸線清晰可辨。"背后的含義“臺獨”分子恐怕清楚得很。
軍事準備是實打實的行動,而在輿論和法律戰線上,大陸同樣做好了準備。
新華社連發三篇署名“鐘臺文”的深度文章,儼然成為此輪輿論攻勢中的一把利劍。這些文章從歷史淵源到法理依據,從現實困境到未來前景,把臺灣問題的方方面面都剖析得明明白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句:"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這話說得既溫和又堅定,既給臺階下又劃清了底線。
![]()
【“臺獨”分子沈伯洋被立案偵查】
另一方面,大陸對列入"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的沈伯洋立案偵查,這個動作標志著大陸正在從過去的警告、震懾階段,進入到實質性的司法追責階段。用通俗的話說,以前是"畫紅線",現在是"收網行動"。
這些轉變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建立在對臺海局勢的精準判斷之上。隨著"臺獨"分裂勢力與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勾連日益公開化,單純的警告已經不足以遏制分裂勢力的冒險沖動。法律手段的升級,恰恰填補了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之間的政策空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應對體系。
說得直白些,我們現在是"文攻武備,法理先行",既保持最大誠意推動和平統一,也為應對最壞情況做好了充分準備。
就在大陸緊鑼密鼓推進統一進程的同時,外部環境也在悄然生變。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最近發布了一份耐人尋味的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明確表態不支持"臺獨",轉而支持中國的"漸進統一"。
![]()
【美國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恰恰透露出美國戰略界的深層焦慮——他們開始意識到,臺海局勢的主動權正在不可逆轉地向大陸傾斜。
與此同時,島內政治格局也出現了微妙變化。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的上任,相較于前任朱立倫、江啟臣,展現出更為積極的兩岸政策姿態,這一切都說明:在兩岸關系這盤大棋上,大陸已經牢牢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更值得關注的是解放軍實實在在的備戰進展。即將服役的福建艦,配合已在9.3閱兵中亮相的各類新型裝備,正在快速構建起強大的區域拒止能力。
![]()
【解決臺灣問題,大陸的準備越來越充分】
我們不僅有能力實現統一,更有能力阻止任何外部勢力的干預。這種能力的提升,使得我們在處理臺灣問題時可以更加從容,既不會因外部壓力而退縮,也不會因外部挑釁而冒進。
看到這些動作,島內將愈發清楚的意識到:兩岸統一的進程正在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