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被曝出彩民用“整蠱彩票”兌獎事件。
一位蘇州市民在一個地鐵站的流動攤販手上購買了兩張“即開型彩票”,回去后刮出了“100萬元”大獎。他在查詢到兌換地址為蘇州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后,便專程請了假來兌獎。但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一眼識破該彩票為假票,且彩票背面的“購買須知”中寫有“本產品為娛樂刮刮卡,只用于娛樂”的條款。
另有一位內蒙古牧區牧民坐火車來到自治區體彩中心兌獎。“彩票是他的孩子從網上買來送給他的,他漢語水平不是很好,票背用很小的字寫了‘不予兌獎’,但他未必認識。刮出‘大獎’以后,他很重視這件事。”據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彩票銷售管理中心業務部職員介紹,自9月起,自治區就出現了4例持“整蠱彩票”兌獎的案例。
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這類“整蠱彩票”標價僅1-3元,獎金設置卻很誘人,有8888元、20萬、100萬等不同金額。有商家銷量已經破萬,宣稱僅供娛樂不可兌獎,整蠱朋友搞怪不傷人。不少購買者給予好評反饋,“非常真!和彩票一樣,成功騙過朋友!”據悉,除電商平臺外,地鐵站、地下通道等也有“整蠱彩票”流通銷售。
![]()
![]()
![]()
10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發布嚴正聲明稱,彩票市場有人持仿造即開型體育彩票(實為整蠱道具)前往體彩機構兌獎事件已嚴重擾亂了彩票市場秩序。
![]()
所謂僅供娛樂的“整蠱彩票”是否合法?銷售、購買“整蠱彩票”是否要擔責?一起來看《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尹玉律師的專業解讀!
1.賣家在電商平臺售賣“整蠱彩票”,是否涉嫌違法?
賣家行為涉嫌違法。首先彩票具有專營性。據《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七條,未經國務院特許,擅自發行、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之外的其他彩票屬于非法彩票。“整蠱彩票”雖然為“整蠱道具”,但其票面設計與正規彩票高度相似,存在被用于非法兌獎的可能性,因此屬于非法彩票。無論以何種名義或者形式銷售,其售賣行為已經構成非法銷售彩票。
若個人非法經營數額達5萬元以上或違法所得1萬元以上,可能觸犯非法經營罪。另外,如果賣家在銷售“整蠱彩票”時,故意隱瞞其“非真實彩票”的性質,導致消費者誤以為其具有兌獎可能性而購買,且數額較大,則可能構成詐騙罪。
2.買家明知是“整蠱彩票”還購買,以及持有“整蠱彩票”去兌獎的行為,是否違法?
買家單純出于娛樂購買“整蠱彩票”不違法,也不提倡。但如果買家明知是假彩票,仍持有且前往兌獎的行為,就涉嫌違法,甚至構成詐騙罪。
依據彩票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偽造、變造彩票或使用偽造、變造的彩票兌獎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買家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其高度仿真的外觀向彩票管理中心兌獎,試圖騙取巨額獎金,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依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誤信“整蠱彩票”為真彩票的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從目前被曝光的“整蠱彩票”兌獎事件來看,已并非是簡單的“惡作劇”,不少消費者都受到了蒙蔽而遭受損失。他們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體彩中心(服務熱線95086)等投訴舉報。
值得注意的是,購買彩票的唯一合法渠道是持有正規體彩代銷證的線下實體店。因此,購彩者切勿從電商平臺、直播平臺、非正規攤點等渠道購買“彩票”或“刮刮卡”,擦亮雙眼,合法購彩才能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