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微寒
前言
近日,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上,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機在短短30分鐘內相繼墜入海中。
雖然六名機組成員雖被及時救起,但這起連環墜機事故不僅讓美軍顏面盡失,更在亞太地區掀起了戰略博弈的漣漪。
事后中方第一時間釋放人道主義善意,卻被普遍預判難以獲得美方回應。
事故背后,既有美軍自身積弊的集中爆發,更暗藏著中美在南海的深層角力,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正在重塑地區安全格局。
![]()
30分鐘驚魂與中方明確立場
10月26日下午2點45分,隸屬于美軍第73直升機海上打擊中隊的MH-60R“海鷹”直升機從“尼米茲”號航母起飛執行任務,升空后不久便突發故障墜入南海。
令人震驚的是,僅半小時后,另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機從同一航母起飛,竟重蹈覆轍墜入海中。
對于這兩起罕見的連環事故,美軍官方回應異常低調,僅對外宣稱“原因不明,正在調查中”,并未公布具體墜機坐標,這種模糊態度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
南海這片面積超3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本身就以復雜環境著稱,高濕度、亂氣流使其成為全球飛行事故高發區域。
![]()
再加上海域內信號密布、雷達交錯,中美雙方頻繁的海空對抗更放大了設備故障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事故發生前一天,中國海事局湛江分局已發布航行警告,10月27日至11月15日,南海部分海域將開展試驗活動,禁止各類船舶駛入。
美方作為在南海常態化活動的軍事力量,理應提前掌握該通告,卻在禁航生效前一天接連出事,時間節點的巧合讓事件更具討論度。
面對突發事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迅速作出回應,立場鮮明且兼具溫度。
![]()
一方面,中方愿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在美方正式提出請求的前提下提供必要協助。
另一方面,中方直指核心,美軍頻繁派遣艦機到南海炫耀武力,正是引發海上安全問題、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根源。
這一表態既展現了大國擔當,也毫不避諱地揭示了事故本質。
而此時的“尼米茲”號已在海上部署7個月,此前還曾被臨時調往中東執行任務,艦上官兵身心俱疲,為事故發生埋下了隱患。
![]()
美軍寧硬扛不求助
從現實考量來看,美方有三大難以逾越的顧慮,使其寧可自行處理甚至爆破殘骸,也不愿向中方求助。
首先是“面子關”難以逾越,對自詡“軍事技術全球第一”的美國而言,向中國求助打撈墜機,無異于變相承認相關領域技術短板。
其次是能力與風險的權衡,美方并非沒有南海打撈經驗,2022年1月F-35C艦載戰斗機墜海后,同年3月便完成打撈,不過那次依賴的是租用的新加坡潛水支持船。
![]()
最后是戰略互信的缺失,軍事層面,美軍始終將解放軍視為南海主要假想敵,擔心中方通過打撈進一步了解其艦載機技術參數。
政治層面,讓中國船只出現在墜機海域,會讓越南等地區國家對美軍實力產生質疑,進而放緩合作步伐。
這種深層次的互信不足,讓美方即便面臨打撈難題,也絕不會選擇與中方合作,這一點中方早已心知肚明。
![]()
美軍事故頻發的病灶與圖謀
兩起墜機看似偶然,實則是美軍長期積弊的集中爆發。
近年來,美軍在南海事故頻發,2023年美偵察機與他國軍機險些相撞,如今再添“雙機墜海”,南海儼然成了美軍的“危險水域”。
美軍事故率攀升的核心原因,首先是長期部署導致的人員與裝備疲憊。
“尼米茲”號超期部署7個月,官兵長期處于高強度任務狀態,再加上美國政府停擺曾導致官兵險些欠薪,嚴重影響軍心士氣,操作失誤概率大幅上升。
其次是維護體系崩塌,受美國本土去工業化影響,美軍裝備維護保養體系問題頻發,大量艦船超期部署,設備故障隱患不斷累積。
![]()
此外,與解放軍在南海的長期海空交鋒,進一步放大了這些潛在問題。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借搜救之名行偵察之實的圖謀。南海水下地形復雜,存在大量突變地形和移動地物,美軍此前就因掌握不足導致核潛艇撞山。
而打撈墜機需要高精度聲吶,美方完全可能以此為借口,開展水下精確偵察測繪,為潛艇活動積累地理數據。
同時,美軍還可能以“保護設備機密”為由,長時間開展反潛、搜潛相關偵察,收集水下水文氣象等作戰關鍵要素。
對美軍而言,墜機雖丟臉,但若能借此補齊南海水下地形認知短板,也算“戰略收獲”。
![]()
中美博弈與南海未來走向
南海雙機墜海已超越單純軍事事故范疇,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縮影。
中方的人道主義表態,看似簡單的善意釋放,實則蘊含深層智慧。
既呼應了此前中美第15次安全對話和吉隆坡經貿磋商的進展,展現了愿保持友好合作的姿態,又巧妙“將了特朗普一軍”,讓國際社會看清美軍耀武揚威的尷尬后果。
從美方后續行動來看,短期避險調整已成必然,考慮到事故負面影響,美軍大概率會降低南海活動頻率、調換偵察路線。
![]()
甚至“尼米茲”號可能暫時撤離核心海域,轉向菲律賓以東或關島方向調整。
這是美軍的一貫操作,并非撤退,而是為規避風險、平息輿論。
但長期來看,美軍絕不會輕易退出南海,作為“印太戰略”核心支點,南海是美軍維持地區存在感的象征,一旦退縮就可能被解讀為對華示弱,這是美國維護霸權無法接受的。
這場博弈的核心是理念碰撞,美軍將南海視為“秀武場”,所謂“自由航行”本質是“存在秀”,試圖通過軍事展示維系霸權威信。
中方則以禁航通告等“行動聲明”表明立場,強調南海和平穩定需要沿岸國家互信合作,而非域外力量軍事介入。
![]()
事實上,美軍的霸權式存在已顯現不可持續性,除南海墜機外,今年早些時候在紅海與胡塞武裝互襲期間,其航母艦載機也曾接連墜毀。
南海不是美軍的“自留地”,更不是炫耀武力的“舞臺”。
當中方的人道主義善意遭遇美方的戰略猜忌,當美軍的霸權野心撞上自身實力短板,南海局勢正朝著更復雜的方向發展。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關鍵,不在于域外力量的軍事展示,而在于沿岸國家的平等協商與互利合作。
美軍若繼續執著于以航母和戰機維系權威,類似的尷尬時刻只會更加頻繁地上演。
![]()
結語
這場南海雙機墜海事件,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美軍的困境與野心,也折射出中美博弈的深層邏輯。
未來,南海的風浪還會繼續,但和平與合作終將是歷史潮流。
美軍是否會收斂挑釁行為?中美在該地區的博弈將如何演進?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與思考。
![]()
信息來源:長安街知事
信息來源:新京報
1.長安街知事:《中方:愿意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向美方提供必要協助》2025-10-27
2.新京報:《美媒:美軍兩艦載機墜毀后 “尼米茲”號航母正離開南海》2025-10-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