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頻頻發布關于臺海沖突的模擬報告,又把輿論攪得熱火朝天。其中一份報告里頭,美軍在24輪推演中贏了21輪,勝率差不多九成二,聽著挺唬人。
可這事兒擱誰那兒都得掂量掂量,戰爭不是游戲,哪有那么簡單就打包票?咱們國家這邊呢,從來不搞空談,總得看清本質,穩扎穩打地往前走。
![]()
模擬報告的來頭和基本盤子
這份報告是2023年1月9日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的。領銜人是馬克·F·坎西恩,這位老哥是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在國防部管過部隊結構和預算,干了七年多,經驗老道。他帶隊搞了24次桌面推演,焦點是2026年中國大陸對臺灣地區的兩棲登陸行動。
報告設定挺具體:中國大陸動用兩棲艦隊和空軍,試圖在臺灣西部灘頭登陸,建立橋頭堡。美方陣營包括美國本土部隊、臺灣地區防務力量和日本支援。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美臺日聯盟擋住了登陸,中國大陸的灘頭堡建不起來,臺灣地區保持現狀。
但這勝率高,并不等于輕松取勝。報告直言,美軍得付出血本:丟掉兩艘航母、10到20艘大型水面艦艇、數百架戰斗機。臺灣地區這邊,空軍幾乎全軍覆沒,海軍艦艇損失過半,基礎設施被炸得七零八落。光是第一周,美軍就得從太平洋調動資源,關島和沖繩的基地忙得不可開交。
![]()
為啥美方能贏?報告歸結于火力投射和盟友協調。美國B-52轟炸機從關島起飛,攜帶遠程導彈打擊大陸岸基設施;潛艇在海峽布雷,封鎖運輸線;F-35戰機從日本基地出動,提供空中掩護。
臺灣地區則靠不對稱作戰,機動導彈部隊和無人機騷擾登陸艦隊。日本提供后勤和情報,避免美軍單打獨斗。推演假設美國總統下令全力介入,沒有猶豫期,這點在現實中可不好說。坎西恩他們強調,這不是預言,而是基于公開數據和專家判斷的模型,目的是提醒美方趕緊補短板。
不過話說回來,這報告一出,國際上議論紛紛。一些美媒像《軍事時報》就說,勝仗是贏了,但代價太慘重,堪稱慘勝。報告還指出,中國大陸的登陸難度大,海峽寬闊,天氣多變,補給線長,容易被遠程火力打斷。
這跟蘭德公司早年的模擬類似,他們也估算美軍得損失500架飛機才能壓住局面。總的看,這份報告不是鼓吹開戰,而是敲警鐘:美軍裝備先進,但數量和持久力有問題,得趕緊擴軍備戰。
![]()
美方勝算背后的硬傷和不確定性
你以為92%的勝率就鐵板釘釘?報告自己都戳破了這層窗戶紙。推演里,美軍贏多輸少,但每次都傷筋動骨。拿航母來說,兩艘巨無霸級或福特級沉沒,等于太平洋艦隊癱瘓半年,維修和重建得燒掉上千億預算。
戰機損失數百架,F-22和F-35生產線跟不上,空軍得從歐洲和中東抽調,影響全球部署。臺灣地區更慘,電力、交通樞紐全毀,經濟倒退十年,平民傷亡上萬。這哪是勝利,分明是兩敗俱傷。
報告還列了失敗的3次案例:一次是日本不參戰,美軍孤掌難鳴;一次是大陸先發制人,導彈雨覆蓋關島基地;還有一次是補給跟不上,海峽封鎖失敗。可見,勝率高依賴假設——美國國會立刻回應,日本全力配合,大陸不會用核威懾。
這些在真打起來,哪個準保?坎西恩在后續訪談中承認,模擬忽略了電子戰和網絡攻擊的影響,大陸的反介入能力越來越強,DF-21D反艦彈道導彈專治航母,射程上千公里,機動發射難攔截。
![]()
再看美方家底,美國海軍現在有11艘航母,但維護周期長,平時只能出動6-7艘。空軍戰機總數9000多架,可實戰可用率不到七成。報告建議美軍增購導彈、建新基地、練聯合指揮,可國會預算總卡殼,2023年后國防開支雖漲,但通脹吃掉大頭。
相比之下,大陸海軍艦艇總數超美,055驅逐艦火力猛,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已服役,2024年福建艦海試,003型核動力在建。空軍殲-20隱身機超200架,轟-20戰略轟炸機傳聞2025年首飛。報告沒算這些更新,2023年的數據到2025年就有點過時。
國際上,類似模擬不少。2022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推演,也顯示美軍贏但損失慘重;2024年12月13日,CSIS又出一份核威懾報告,模擬15次臺海沖突,警告常規戰升級核風險,中國雖堅持無先用,但美方核潛艇靠近,容易擦槍走火。
歐洲智庫也跟進,2024年蘭德公司報告估大陸封鎖臺灣勝算更高,經濟勒緊脖子比登陸省力。這些都說明,美媒愛吹的92%勝率,更多是給自己壯膽,實際戰場變量太多,士氣、情報、后勤哪個出岔子,都能翻盤。
![]()
咱們國家穩健應對的實招和長遠布局
面對這種模擬,咱們國家沒急著懟回去,而是低調行動,實打實提升實力。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態,和平統一是主流,反對任何外部干涉臺海事務。
2023年報告出后,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上校回應說,美方炒作制造緊張,臺灣問題是內政,無需外人指手畫腳。但行動上,從不含糊。軍事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2023年后海軍加速現代化,055型驅逐艦批量下水,艦上垂直發射單元128個,配鷹擊-18導彈,防空反艦兩不誤。
空軍加強東海巡航,殲-16D電子戰機伴飛,壓制敵方雷達。火箭軍東風系列導彈精度更高,射程覆蓋第一島鏈,常規彈頭多彈頭化,飽和攻擊克制美軍防御。
![]()
經濟牌更關鍵。報告里臺海打起來,全球半導體鏈斷裂,美國芯片短缺,中國大陸也受波及。但咱們GDP穩增,2024年超18萬億美元,增速5.2%,制造業全球第一。華為海思芯片自研,2025年Mate系列手機用上麒麟9000S升級版,繞開美方封鎖。中芯國際14納米線滿產,供應鏈本土化。
能源安全上,進口多元化,2024年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通氣,日供量超5000萬立方米;中亞天然氣從土庫曼斯坦進來,穩定供電工業。相比美方,債務高企,2025年聯邦赤字超2萬億,軍費雖7000億,但民生擠壓,社會分化加劇。
外交上,玩得更溜。2023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00多國代表來京,簽下基建項目,非洲鐵路、東南亞港口開工,分散對美依賴。上海合作組織擴員,2023年伊朗加入,2024年白俄羅斯跟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深化,哈薩克斯坦油氣田開發中企占大頭。
跟俄羅斯戰略伙伴升級,2024年聯合聲明強調反霸權,軍貿額超百億,S-400防空系統交付。臺灣地區那邊,國臺辦推動惠臺政策,2025年大陸出臺31條措施升級版,吸引臺商投資大陸,經濟融合拉近人心。
這些招數不是被動防,而是主動塑局。報告忽略了大陸的灰色地帶選項,像2024年軍演常態化,航母編隊繞臺,漁船民兵巡航,擠壓美軍空間。
2025年7月31日,CSIS新報告模擬大陸封鎖臺灣,26輪推演,美方護航難,經濟損失更大。這說明,登陸不是唯一路徑,封鎖更省力,逼臺灣地區讓步。
![]()
從模擬到現實的演變和未來信號
報告發布兩年多,臺海局勢沒按劇本走。2024年,賴清德就職演說觸紅線,大陸軍演“聯合利劍-2024A”,百余架次飛機越中線,艦艇封鎖海峽,震懾效果明顯。
美方軍艦過航頻次降,2025年上半年僅12次,怕擦碰升級。CSIS跟進研究,2025年6月報告分析臺海貿易中斷,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小,出口轉向東南亞,半導體產能轉移越南,但美方更疼,蘋果供應鏈亂套,股價跌10%。
![]()
美方內部也糾結。2024年特朗普大選后,國防預算砍了部分對臺軍售,轉向本土導彈防御。拜登時代遺留的“芯片法案”效果一般,大陸光伏電池出口反超,新能源車銷量全球第一。
坎西恩繼續發聲,2025年10月文章分析烏克蘭教訓,強調美軍庫存短缺,Tomahawk導彈剩不到2000枚,臺海一周就打光。報告影響下,美國國會通過《臺灣增強法案》補充,2025年撥款10億援臺不對稱武器,但交付慢,臺灣地區庫存導彈僅夠一周用。
展望未來,臺海穩定靠平衡。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2025年國慶閱兵展示東風-41,威懾全球。美方戰略模糊繼續,但盟友疲軟,日本經濟衰退,澳洲鐵礦依賴大陸。
咱們國家推“雙碳目標”,2025年風電裝機超5億千瓦,能源獨立增強。總的說,模擬是紙上談兵,現實是大國責任。和平發展是正道,誰先動手誰吃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