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侮辱未婚女性能否徹底撕碎“剩女”的標簽?山西這次真的出手了!這幾年大齡未婚的女性,生存環境越來越發“玄幻”。30多少的小姐妹一邊事業如日中天,一邊被親戚朋友催婚催生,在網絡中也經常被標簽化。山西官方一紙公告砸向了“歧視大齡未婚女性”的觀念,以后誰再敢嘲諷“剩女”,后果可有點嚴重了。
![]()
這事到底咋回事?山西官方正面剛“剩女”標簽
10月24日,山西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正式修訂通過了《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而且還確定了正式實施的日期為2025年12月1日。
第二十一條寫得十分的清楚:禁止詆毀、侮辱大齡未婚女性。除此之外,還禁止歧視、虐待生育女嬰、殘疾嬰兒的婦女,不育的女性。在第四十七條也明確強調,女性的繼承權也需平等,不能因為風俗或者婚姻狀況而被剝奪。
![]()
直白點解釋,就是以后誰再敢隨意嘲諷、侮辱、歧視大齡單身女性,就不單純的是道德上的問題了,已經變成法律上的問題了。
評論區吵翻天:支持的、反對的各有一套說法
這消息一爆出來后,評論區那就熱鬧非凡了。有人拍手叫好:“為山西點贊!主動選擇不婚不育的女性,憑啥要被diss?憑啥要被‘特殊對待’?咱們跟男人一樣,想咋活就咋活!”更有人提出了新的觀點:“單身女性甚至應該跟男性一樣同齡退休,別再搞性別雙標!”
![]()
同時也有人提出“另類”看法:“單身就要繳納不育稅!生育是公民義務,不生就等于沒盡責任。”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這是一種“將人口壓力全都甩給個人”的邏輯。
![]()
但話說回來,這樣爭論可以真正的解決實際問題嗎?這背后還有更深層的社會焦慮沒有解決。
為什么“剩女”標簽這么難撕掉?羞辱和焦慮,根植在生活細節
你是否有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最讓人破防的往往不是網絡上那些噴子,其實是那些你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催婚,親戚的“關心”,朋友的“勸解”,說來說去就是:“你年紀這么大了,還不找對象”,“你是不是太挑了?”,“女人不能太強勢,嫁不出去咋整?”仿佛說女人的價值,全都需要婚姻來定義。
![]()
其實這種觀念在各種的影視劇,綜藝里,早已成為一種“潛規則”。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讓很多女性陷入自我懷疑的焦慮。
時代變了!女性的選擇權,早就不是“附屬品”
其實今天的中國女性,不管是在學歷上,還是在經濟獨立方面,都到了歷史的最高點。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中女性比例首次超過52%,女性創業者和管理者的比例也逐年走高。她們完全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不需要將婚姻當成人生的“必需品”。
![]()
單身不代表“失敗”,而是“寧缺毋濫”的主動選擇,如果將“剩下”說成“被挑剔”,其實是一種偏見和誤解。
法律保障,真能改變社會觀念嗎?
關于這次山西的修法,就是一次對女性的“正名”。官方的態度非常明確:女性的價值不該被婚姻年齡綁架,詆毀和侮辱。但是實話實說,單憑一紙法律,就能撕掉社會這些年來的偏見嗎?
![]()
很多網友發出質疑:“婦女權益法為什么只保護女性,男性大齡未婚就該被歧視嗎?”,在保護女性的這些法律條文措辭中,把男性一并加上,其實也并沒有任何違和感,為什么男性群體卻直接被無視?保障婦女權益工作的本意,是為了促進男女平等。但現在的表象視乎是為了保護而保護,是否忽略了真正平等的初衷?
![]()
我的看法:尊重選擇,比一切都重要
簡單來說,婚姻它不是任務,更不是一個社會交易。它的本質應該是兩個獨立的靈魂互相吸引。不論你是男還是女,單身或已婚,離異還是再婚,都不該被年齡或婚否來定義人生的價值。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被外界的聲音裹挾。
你認為山西這波操作,能徹底撕掉“剩女”標簽嗎?你身邊有被標簽化的朋友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