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舉行。約500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探討交流。作為一個高層次、全方位、開放性的學術論壇,大會旨在為海內外中國研究界提供對話渠道和交流平臺,反映中國研究的動態與趨勢,鼓勵觀點創新,推動學派共榮,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建設跨國界的中國學學術共同體。
東方衛視充分發揮“新聞立臺”的制播優勢,通過直播新聞、專題欄目、看看新聞全媒體矩陣以及ShanghaiEye國際傳播矩陣,多欄目、多渠道、多視角聚焦式直擊報道、解讀本次世界中國學大會實況。
動態報道大會情況
感受世界中國學的全球影響力
會前,《東方新聞》推出專題報道“第二屆中國學大會明天開幕,與會嘉賓近距離感受上海魅力”。在徐匯濱江這一熱門地標,拍攝報道專家學者們實地體驗黨群服務中心提供的全方位服務。英國作家、研究員及政治活動家卡洛斯·馬丁內斯,對服務中心為普通勞動者提供的細致周到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同時報道還拍攝了另一部分嘉賓到訪浦東新區“模力社區”,聆聽關于浦東AI小鎮的前沿規劃并參觀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近距離觀摩機器人在各種場景下作業演示的情況。
現場采訪了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政治經濟學高級編輯卓睿、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何廣思等,嘉賓們分享了參觀觀察的感受,紛紛表示“中國傳統文化是活的,是豐富的。因為它是一種'活著的'文化,它隨著中國的現代化而改變。”
《看東方》《東方新聞》等新聞欄目在大會開幕播發了“聚焦‘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在上海開幕”“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開幕 500多位中外學者共話中國”“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 中外學者深入交流 推動中外文明交流”等新聞報道;《東方新聞》還推出“記者觀察:世界中國學的全球影響力”,以現場采訪記者視角,直擊世界中國學大會搭建學術橋梁,為不同文明互鑒共融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密集推出系列短視頻
形成全媒體傳播熱點
東方衛視相關欄目、看看新聞全媒體矩和ShanghaiEye國際傳播矩陣密集推出了一系列圍繞本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創制的短視頻,激發相關熱門話題快速擴散。
200秒看懂世界中國學大會的前世今生
為預熱大會開幕,看看新聞矩陣和ShanghaiEye、《環球交叉點》賬號推送由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制作的《200秒看懂世界中國學大會的前世今生》短視頻。詳細描述了世界中國學大會的創辦歷程、主旨和最新的發展情況,生動闡釋了大會力圖在更深層次、更廣層面、更大程度上達成中國學發展的更多共識,持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意義。
今晚銳觀察
東方衛視《今晚》的“今晚銳觀察”發布“世界中國學 不止于‘東學西漸’”專題評論短視頻,圍繞大會對于世界和中國的意義,提出了“對世界來說,這是讀懂中國的鑰匙。但對中國來說,這也是樹立自信的根基。在傾聽中得到啟發,在交流中達成理解,相信通過世界中國學大會,世界能夠更好理解中國,我們也能換個視角審視自己。”
環球交叉點和DecodingCHINA
《環球交叉點》和《DecodingCHINA》視頻號則聚焦與會嘉賓采訪,推出了“中國學大咖說,在魔都解讀中國學密碼”以及“青年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學”系列短視頻,采訪了英國教授理查德·薩克瓦、澳大利亞學者李木蘭、希臘馬其頓大學教授莫雷、意大利青年漢學家范狄等,看外國專家學者眼中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的發展變遷。
會后還以記者直擊世界中國學大會現場為切入,以“讀懂China為啥成全球剛需?直擊世界中國學大會”為話題,闡釋了“理解中國,不僅關乎把握未來世界走向,更成為全球共同發展的關鍵課題”這一當下共識。
發揮特色傳播優勢
多欄目深度策劃大會專題
東方衛視思想理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在會前會中和會后,圍繞世界中國學大會熱點策劃專題內容、訪談報道。
會前策劃專題
思想理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在會前即以三期節目,圍繞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做出連續解讀。其中,9月15日和22日“阿拉伯漢學家的‘中國故事’”“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文化密碼”,與來自阿拉伯地區的嘉賓從跨文化角度解鎖中國文明的獨特魅力,嘉賓們通過親身經歷,展現了中國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深遠影響。
現場采訪嘉賓
《這就是中國》還在本次世界中國學大會主會場報道區設置獨家采訪專區,主持人何婕現場采訪了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始人揚·奧貝里、英國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客座教授馬丁·雅克、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與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創始人翁詩杰以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和政治學者房寧等,邀請專家共同在變局中讀懂中國與世界。
延伸策劃專題
10月15日大會閉幕當天,節目組邀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事務學院實踐教授,塞爾維亞前外交部長、聯合國大會前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和張維為教授走進《這就是中國》錄影棚,錄制兩期專題特別節目。節目將圍繞“中華文明賡續與創新”展開深度交流,深入探討中國道路的文明內涵、經驗啟示及世界意義,力圖在更深層次凝聚中國學發展共識,持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讓大會成果從“學術研討”延伸至“大眾認知”。
東方衛視英語雜志節目《ShanghaiEye》和《DecodingCHINA》則創意推出“小滿Vlog丨夜話中國學”,在黃埔江畔向研究中國學的外國學者提出了“為什么要在中國舉辦中國學大會”的疑問,包括馬丁·雅克、阿尤布、撒勒塔史等紛紛給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Why does China, as a civilization-state, think differently?”則從儒家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不期而遇切入,解讀探討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 ”,如何跨越數千年,形成倫理、政治與發展觀念相融合的獨特路徑和思維方式。
這里是上海,這里是東方衛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