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過兩輪洗牌,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4日塵埃落定,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力壓其他四名候選者鎖定勝局。
如果15日國會舉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不出意外,高市有望成為日本首相,接替辭職下臺的石破茂。屆時她將創造一項新紀錄,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為何逆襲?
本次選舉共分兩輪。第一輪中,295名自民黨國會議員每人一票(簡稱議員票),各地普通黨員和“黨友”即注冊支持者按比例折合成295張地方票(簡稱黨員票),合計590票。由于5名候選人中無人得票過半,得票前兩名——高市(183票)和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164票)進入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投票中,295名自民黨國會議員各持一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自民黨支部聯合會各有一票,共計342票,得票多者當選。最終,在341張有效票中,高市早苗憑借收獲大量“都道府縣聯”票以及在議員票上實現反超,以“185比156”的比分戰勝小泉成功當選。
選戰結果與選前民調預測有所不同。
選前民調曾顯示,小泉在議員票上領先,但在黨員票上略遜于高市。當時有預測認為,高市在決選時將處于劣勢,因為其一,議員票的權重將被放大;其二,另一位候選者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的議員票(約70票,位居民調前列)可能流向同樣主張延續“石破路線”的小泉,進而擴大小泉優勢。
然而,高市最終在首輪落后小泉16張議員票的情況下實現逆襲。
“結果讓一些日本評論人士感到出乎意料。”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日本學會顧問吳寄南認為,高市勝選的原因可以從幾方面看。
第一,原本的“派系站隊”色彩趨于淡化,更多是議員依據個人偏好投票。
在決選階段,高市比第一輪投票多收獲整整85張議員票。“這些票理論上來自候選人小林鷹之以及茂木敏充陣營,但上述力量加起來只有78張議員票,可見還有來自其他陣營的議員票。”
另一方面,唯一沒有解散的麻生派(約40人)在去年大選中“押錯寶”選擇高市早苗,今年他們遲遲未發表傾向意見。但3日外界注意到一條消息,該派別透露將視黨員票流向做決定,因此外界判斷麻生派的一部分選票可能最終投給了高市。
第二,高市自始至終收獲更多黨員票,表明其政治主張更能吸引基層。
“這種現象值得注意。”吳寄南說,日本近年一直沒有擺脫經濟乏力、消費疲軟的局面,在全球經濟減速、美國發動關稅戰背景下,日本民眾生活壓力很大,希望有人能大刀闊斧推行積極財政政策,改變“溫吞水”的局面,故而把希望寄托在高市身上。
第三,相比64歲的高市,年僅44歲的小泉可能給人感覺不夠成熟、缺乏歷練。
“小泉當選議員只有6次,高市當選了10次。小泉無論在內閣還是自民黨內都未擔任過重量級職務,執政經驗欠缺。”吳寄南說。
有評論認為,小泉善用媒體但從政履歷相對薄弱,政策主張不夠明確有力,外交上更幾乎是“白紙”。在野黨則形容小泉的言論“像詩一樣,缺乏執行路線圖”。
挑戰幾何?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日本奈良縣的普通家庭,曾受前首相安倍大力提攜,也被日本輿論稱作“女版安倍”。此次是這位強硬保守派人士第三次向日本首相寶座發起沖擊。
“她展現出的強硬作風與撒切爾夫人相似,也希望成為日本的‘鐵娘子’。”神田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特別講師杰弗里·霍爾說道,“但一些質疑者認為她更像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后者因推出激進政策對經濟造成損害而辭職。”
高市的政治立場極為保守右傾,多次以內閣大臣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她不僅公開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還主張將防衛預算大幅增加,推動“集體自衛權”落地……
原日本商業雜志《President》主編、作家小倉健一指出,“高市早苗這些主張,表面上是迎合國民,實際上卻朝著擴大政府權限、加強對社會和經濟控制的方向發展。”如果她上臺執政,將引發外界對于日本是否加速右轉的擔憂。
吳寄南認為,高市若成為首相,將面臨幾方面挑戰。
第一,如何維持執政聯盟的穩固性。
目前,自公執政聯盟在眾參兩院失去多數席位,而且公明黨此前已明確表示只與“中間保守派”的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如果高市早苗仍執意推行右傾政策,可能導致自民黨與公明黨的關系破裂,進而對自民黨執政地位造成打擊。
有評論認為,高市早苗不僅在自民黨內缺乏牢固基礎,與在野黨的“人脈”也相對較窄。其極右翼背景可能使拉攏政治伙伴的任務更加艱巨。
吳寄南指出,外界也不能指望高市在改革自民黨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因為其支持者主要來自安倍派。
第二,如何破解經濟難題。
高市早苗延續安倍晉三時代的政策,承諾通過激進的政府支出刺激經濟,但這可能加重日本債務負擔,并引發投資者擔憂。日本目前正面臨嚴重的通脹壓力、匯率波動等問題,能否打好經濟牌直接關乎高市政權的存續。
吳寄南認為,高市早苗的不少經濟政策“更似靚麗的包裝”,競選期間并未拿出真正從結構上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舉措。加上高市缺乏經濟領域的得力助手,“民眾可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第三,如何處理對美、對華關系。
美日關系方面,特朗普本月底即將訪日,關稅等問題將考驗日本新首相。
雖然此前美日談成協議——美國將對幾乎所有日本進口產品征收15%的關稅,日本承諾向美投資5500億美元——但雙方在投資形式、半導體和藥品關稅,以及兩國各自將如何受益等問題上仍存分歧。高市曾放言,若上述協議被證明不公平,不排除重新談判的可能。
吳寄南認為,與拜登政府不同,特朗普政府淡化意識形態而注重利益交換。高市若成為首相,在對美關系上沒有太多籌碼,似乎難以讓美日關系更進一步。
“對一些國家說硬話,并不能讓美國更接受她,也不能改變日本的國際地位。”吳寄南說,“另一方面,特朗普上任以來的所作所為,讓日本國內‘嫌美’情緒漸濃,預計美日關系難以回到拜登和岸田時期比較緊密的狀態。”
中日關系方面,高市的當選帶來的更多是利空消息。這位鷹派人物欲增加日本自衛隊防務費用,發展先發制人的遠距離打擊能力,有意成立國家情報局……這意味著中日關系來之不易的窗口期可能會再次關閉,甚至不排除倒退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高市早苗淡化一些極端表達,稱有意與中國坦率對話穩定區域安全,并表示如果成為首相將考慮參拜靖國神社的外交影響。未來她的對華政策調整力度仍待觀察。
華盛頓研究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近日刊文稱,“如果下一任自民黨領導人對華、對韓或其他國家采取強硬立場,日本很可能會承受比當前處境更深重的壓力。”
談及高市的執政前景,吳寄南認為,在日本“五年四相”的背景下,并不看好高市在美日、中日關系方面的作為,也難以指望她幫助“日本丸”走出激流險灘,不排除重蹈“短命首相”覆轍。
其一,高市仍有很多受人詬病的丑聞,而且受制于日本社會對女性傳統地位的認知,高市的能力發揮可能受到限制。
其二,當前自民黨面臨的困境有復雜成因,即便總裁或首相“換人”,也不可能拿得出“萬靈藥”來解決自民黨形象受損、日本產業升級滯后、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
東京天普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斯?布朗表示,自民黨面臨諸多艱巨任務。“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再次面臨新一輪國家領導人選舉的問題。”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自民黨總裁選舉爆冷!高市早苗或成首位女首相,中日關系窗口期會否收窄》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